热烈欢迎您光临 安徽省玉石商会 官方网站!
人才招聘 活动报名

资讯分类
安徽省工艺美术大师--王宏俊
分类: 商会资讯
来源:
发布时间:2018-07-09

王宏俊,1971年出生,安徽歙县人。歙砚制作技艺市级代表性传承人,高级技师,安徽省高级工艺美术师,安徽省工艺美术大师。2017年7月担任安徽省玉石雕刻商会常务理事,2006年任歙县歙砚协会理事,2010年10月任安徽省文房四宝协会理事,2012年5月任安徽省传统工艺美术保护和发展促进会理事,2008年7月至今任新安歙砚艺术博物馆副馆长。
1987年进入安徽省行知中学“工艺管理”班学习书法、绘画等基础知识,并接受歙砚名家胡震龙先生的歙砚知识培训与砚雕指导。1990年分配到歙县文房四宝公司砚雕车间,其后在歙县艺海公司、三百砚斋、天方砚谈砚务中心等地从事砚雕工作。二十余年来不断研究歙砚传统制作技艺并力求突破,所刻作品构图严谨、线条流畅、典雅大方,深雕浅刻运用自如、飞鸟走兽栩栩如生,以“千琢万磨萃精华”的工作态度追求“造型有致映天趣”的艺术效果,以雕刻题材的创新提升作品的文化附加值,以多样的雕刻手法提高作品的收藏价值。

长期致力于歙砚文化基础知识的普及和研究工作,曾与他人共同编著了《歙砚新考》(2009年出版发行)、《歙砚——风云情怀》(2011年出版发行)两本歙砚专业书籍,“歙砚”安徽省地方标准起草人之一(2011年4月),参与中央七套专题片《歙砚》制作流程的示范表演并为该片顾问(2011年3月25日播出)。陆续发表过《歙砚的传统风格》、《见证》、《为人师表》、《质如碧玉 神显通灵》等文章。
《徽韵》砚获第十五届中国(国家级)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金奖,《云螭砚》、《风生水起》被评为安徽省第一届工艺美术珍品,《清白流芳》砚获得安徽省第六届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“徽工奖”金奖,砚雕作品先后在全国奖项评比中荣获众多“金、银、铜、”等奖项。


作品《大浪淘沙》砚

大浪淘沙砚原材料出自龙尾山水蕨坑,石品为水波罗纹。砚石为天然形状的毛石,长34(cm), 宽22(cm),高7.5至8.0 (cm),重10.6公斤,纹理丰富,浑朴而厚重。砚石左侧的石层皱褶明显,状若飞瀑,又有云飞霞举之势;砚石右侧因石隔自然断裂而成,线条刚劲峭拔,像一块屹立的石碑,难不成这就是古人燕然勒石的遗存?仔细观察这“石碑”,斑驳的石纹中隐显出峰峦、羽人、瑞兽等诸多形象,再进一步想像:采桑渔猎图、水陆攻战图、车马出行图……道不尽的沧海桑田,说不完的世事更迭,这不正是一块反应历史变迁的“丰碑”吗!设计的灵感由此而来,主题也因石头的“述说”而确立——大浪淘沙,留下的才是经典。右砚边采用浅浮雕、线刻手法雕刻了三条古代飞龙图案,其象征意义大于装饰作用,其目的是与砚石右侧面的自然纹理相呼应,把设计过程中的“丰碑”具象化。左侧则遵循石头自然纹理精心调整,尽量不留雕琢之痕地去表现万流奔涌、烟云浩渺的壮观景象,这也许就是时光的容颜,也象征着多少历史陈迹湮灭于烟云中。砚额采用高浮雕手法去塑造惊涛骇浪,代表着潮流不可逆的强大力量,进一步突出了大浪淘沙的主题,在这里只有大刀阔斧地进行破与立,才能兼顾好主体与细节关系。
《守望》砚

守望砚长29.4厘米,宽18.8厘米,厚4.8厘米,原材料出自济源坑,石品为鱼子。砚边采用线刻、浅浮雕手法雕刻了回纹与奎龙形雀替,这是以传统徽派建筑经典纹饰为基础,巧妙夸张、组合后成为新的“门字砚式”。门,常给人以极大的想像空间:比如象征着门第与家园;警示人们要走出某道门进入更广阔的天地;隐喻自己仅仅为入门者等等。砚池上方采用高浮雕、镂空手法雕刻了徽州狮子图案,行走于古徽州的大街小巷,各种材质的狮子造型随处可见,它们虽历尽沧桑仍显高贵威严,砚中狮子做回首展望状,威严中不失亲昵可爱,似乎在守护着家园,守卫着传统及曾经的辉煌,更守望着未来。该砚的创意及表现手法,都与现实生活的耳濡目染密不可分,有着浓郁的徽州地域文化特色。
<风生水起>砚·正面

<风生水起>砚·背面

<清白流芳>砚

<云螭>砚

<徽韵>砚
